抱墩與觀光業
「早年漁獲豐富的年代,一日抱墩的魚量往往都可達數十斤。」但近幾年,由於近海漁業資源枯竭,石墩的漁獲量不如從前;此外,加上有越來越多的石墩乏人照料,被撿拾螺貝的人翻倒、被踏浪者破壞,因而廢棄,且「抱墩」本就是一向消耗體力的作業方式,使得這項不會破壞天然資源、展現先人生活智慧的捕魚技法逐漸沒落。不過在旅行業者的推波助瀾下,「抱墩」近年來已成功轉型為澎湖在地的休閒漁業。在當今步調緊湊、生活繁忙的社會中,慢活的概念已成為休閒度假的主流。因此,很多近海古老的捕魚法,如牽罟、採紫菜、石滬等,對於都市文明來說,相對地成為具有海島特色的體驗行程。而近幾年在東海鳥嶼、員貝一帶的潮間帶因休閒漁業活動的興起,當地專業的旅遊業者帶領遊客欣賞澎湖生態之美,也築墩讓遊客親自體驗這項澎湖漁民的辛苦捕魚技法,也成功為澎湖漁業文化注入一股新的生命力,並成為發展澎湖觀光業的一項利基。「雖然抱墩漁法尚存,澎湖水族館亦經常別出心裁的舉辦抱墩活動」(宋國正,2012),澎湖歧頭水族館因擔憂此項技法逐年式微,於是在每年觀光盛季皆舉辦潮間帶活動,成為目前遊客最喜愛的海上活動之一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5475&Keyword=
%E6%8A%B1%E5%A2%A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