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頭

部落格的訪客

總網頁瀏覽量

2014年4月11日 星期五

2014 04 11 澎湖石滬的數量與分佈(張筱芸 2099411014)

澎湖石滬的數量
澎湖石滬的數量,由清康熙時期22口,到清末時期漸次發展為78.5口,日據大正六年(西元1917),澎湖水產會調查澎湖石滬合計有314口,昭和十三年(西元1938)的石滬漁業權登記則有284件。台灣光復後,西元1950年政府核發的石滬漁業權執照有149件;1957年澎湖登記的石滬有192口。為何光復後石滬數量反而減少?可能與持有人怠於辦理石滬漁業權登記或是機械動力船舶發展,改採經濟捕撈有關。
近年來,澎湖石滬的數量則以洪國雄老師於1999年完成的調查較為精確,全澎湖縣的石滬共計有558口,如果再加上漏查補登的石滬16口,其總數應在574口以上。本計畫團隊於2005~2006年間,對於部分地區的石滬又進行了一次清查,發現遺漏及新建的石滬又增加了13口,總計澎湖石滬數量的紀錄可推進至587口;2008~2009年則對於剩餘地區的石滬再進行實地調查,結果發現澎湖石滬的數量可推進至592口之多;2011年則是針對吉貝嶼石滬群及七美雙心石滬重新做一滬口普查動作,發現若再加上口述流傳或曾有文書記錄但實際查無遺跡的石滬,澎湖的石滬數量恐怕在600口以上。以澎湖320公里長的海岸線,扣掉港口及水深無法造滬的地區,竟然分佈有將近600口的石滬,其密度與數量,堪稱世界之最,絕對具備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潛力。

澎湖石滬的分佈

澎湖群島在日據時代的紀錄有64座島嶼,但據2004年的最新調查,總計有90個島嶼,其分佈水域最長約60公里、最寬約40公里,水深大抵北淺南深,因此愈往北端的島嶼,潮間帶愈寬廣,其石滬的數量也愈多。以澎湖的一市五鄉而言,北方的白沙鄉,石滬數量最多,尤其吉貝島自古有「石滬故鄉」之稱,據2011年的調查全島共有116口石滬(目前尚可辨識的為102口,加上口述流傳或曾有文書記錄但實際查無遺跡的石滬14),為石滬分佈最多的島嶼。其次為西方的西嶼鄉,再其次才是東方的湖西鄉與中間的馬公市,而位居南方的離島則最少。澎湖石滬的最北端為目斗嶼的3口石滬,最南則是七美島的雙心石滬。由於七美雙心石滬邊有一個極為適合眺望的石崖,因此使雙心石滬因為視覺高點的優勢,而有「地球上最美麗的人文景觀」的封號,進而成為澎湖的觀光意象,被當地形塑成浪漫愛情的象徵。
澎湖石滬群的分佈示意圖-紅點為石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