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總體經濟觀點看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2014/03/21
|
壹、臺灣已經面臨「邊緣化」危機
截至2013年底,全世界共有384個FTA生效,而且有越來越多的區域貿易協定刻正進行談判中,例如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等。在國際間經濟整合相關協定快速增加的情況下,臺灣今日已面臨「開放及融入全球經濟」與「閉鎖及被邊緣化」的關鍵抉擇。
總統在本(103)年的元旦祝詞曾提到,依據去年前9個月的統計,再加上「臺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臺星經濟夥伴協定」(ASTEP)所帶來的效益,我國每100美元貿易額中,可以獲得的自由貿易協定免稅或優惠的金額約 9.65美元,但相較於我們貿易對手韓國的36.1美元、新加坡的70.7美元,差距還是很大。
與我主要出口貨品高度重疊的韓國,不僅已經完成與歐盟、美國、東協、印度等國家FTA的簽署,本年更將與中國大陸簽署FTA列為貿易政策的首位。若韓國洽簽中的FTA均生效,預期韓國的免關稅或優惠貿易量比率將從目前的36%上升到81%,屆時將對我國出口造成嚴重衝擊。
貳、兩岸服貿協議牽動臺灣貿易自由化發展
中國大陸的經濟崛起,是臺灣面對全球經濟環境變遷下不可否認的事實,想繞過中國大陸和全世界做生意,只會讓我們能做生意的對象越來越少。過去2000年至2008年間,我國僅與中美洲5個邦交國簽署4個FTA,主要原因在於兩岸敵對,其他國家缺乏與我洽談經貿協定之誘因。在大陸經濟及政治話語權日益提升的情況下,世界各國競相與之交好,如果要強迫這些國家在臺灣與大陸間取捨,現實的發展明顯對我方不利。
兩岸服貿協議在臺灣貿易自由化的進程中,具有重要的策略意義,是藉由兩岸經貿的制度化往來,向外界傳達兩岸和平交流的訊息,不但有助於兩岸貨品貿易協議之協商,亦可激發其他國家和我國洽簽經貿協議的意願,為我國加入TPP及RCEP創造有利條件。
參、重啟談判之負面影響
貿易談判的最後結果是總體考量後的平衡,而無法「挑肥撿瘦」,只保留對我方有利的部分。假如兩岸服貿協議重啟談判,將讓中國大陸方面對於貨品貿易協議的協商產生疑慮,擔心即使簽署協議,亦可能無法生效執行,而不願積極與我談判,使貨品貿易諮商難以達成協議。
此外,重啟談判形同對原先談判結果出爾反爾,易遭貿易夥伴質疑誠信,不利於後續國際經貿布局。不僅如此,由於各國談判資源有限,不會有國家願意將其資源花在談判結果可能被推翻的對象上,此將極不利我加入區域經濟整合。
|
刊頭
部落格的訪客
總網頁瀏覽量
2014年3月21日 星期五
2014 03 21從總體經濟觀點看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張筱芸 2099411014)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