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頭

部落格的訪客

總網頁瀏覽量

2014年3月28日 星期五

2014 03 28 澎湖石滬的功能與類別(張筱芸 2099411014)

澎湖石滬的功能與類別

      澎湖的石滬是一種利用潮間帶陷阱的捕漁法。漁民利用當地常見的石材在礁硼上堆砌成海中石牆,使漲潮時洄游在海岸邊的魚群順著海流游入,在退潮時被「卡」在人工的陷阱內無法游出的捕撈方法,當潮水退去後,在石滬內積水處就可輕易捕捉魚兒。
石滬是澎湖半個世紀乃至一個世紀以前主要的捕魚工具,當地漁民對島嶼沿岸的海域生態可以說已經瞭若指掌,建造石滬前無不用心觀察潮水怎麼來?怎麼去?魚兒有什麼習性?那裡的浪頭有多高?什麼時候颳什麼風?什麼時候進什麼魚?那一種底質適合那一種魚棲息等等,都還要不斷的去體會,去了解。甚至,在利用周邊的可用石材來堆疊成石堤之後,還要不斷的從大自然的摧擊中去思考、改進,最後才能完成一座座同中有異,各適其所的石滬。從石滬的營建過程來看,尊重生態和順應自然,似乎早已是先民生活中再自然不過的一種思惟了,他們對人定勝天的詮釋,主要是表現在「天可以一次又一次的摧毀石堤,人也可以用一次又一次的修護來回應」的堅忍,從不敢肆意的想去以人力改造大自然。

石滬股東的結合也是漁村基層組織的一部份,在漁業現代化以前,石滬的漁獲量曾經有過一段璀燦光華的歷史,對當時漁村生活的安定不僅有重要的貢獻,對當時漁村文化的闡揚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對當時起滬巡滬堅苦卓絕的墾拓精神更留下斑斑可考的歷史見證。澎湖石滬的另一個令人讚賞的核心價值是「社區總體營造」的精神。從結合一群親友、鄰居來成立組織,擬定合作公約,合力修建石滬,到捕魚權的分配,都形成一套可供全員遵循的規則,把夥伴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都規範得有條有理。先民沒有經歷過民主的訓練,但是,拓募夥伴,選任召集人,籌措建業基金、準備工具和石材,會勘選址,確定滬堤的規模和形式,卻都在眾人的合議之下,依序進行;修堤工程和完工後的捕魚權利,也都能秉持公平合理的原則,來合作、分享。組織和組織之間則相互尊重彼此權益。每一口石滬就是一個小型的「社區」,由社區中的成員共同來保障石滬的永續經營。在養家活口的壓力下,先民當然也難免會有貪婪的私心,但是合作和互利似乎已成了所有社群成員最重視的生活哲學,所以澎湖的石滬都夠代代相傳,薪火不絕。

對一個澎湖人來說,石滬無異是個生活韌度最嚴肅的表徵,如今因漁業資源枯竭而漁獲量減少,石滬漁業已大不如前,傳統古老的捕魚漁具、漁法等也逐漸沒落消失。澎湖縣政府為了改善漁業及發展觀光業,自民國九十一年起開始推廣保存石滬的傳統地方文化特色並加以發揚光大,如設立石滬解說人員訓練課程及各種活動 (如石滬文化祭、石滬探索暨體驗研習活動、及七美雙心石滬等),期望石滬文化得以傳承,結合傳統漁業與休閒漁業,促使澎湖的石滬漁業邁向人文生態旅遊型態路線,讓原本逐漸沒落的石滬起死回生,讓更多的觀光客、民眾等,親身體驗石滬捕魚樂趣,對石滬有深入的瞭解及認識。

澎湖的石滬因為各地方位置、潮汐等因素之不同,其形狀也不盡相同,然而主要可區分成三種類型,分別為弧形石堤、單滬房石滬與雙滬房石滬。弧形石堤古稱「淺坪滬」,乃指沒有滬房的石滬,因其外形如弧,又稱為「畚箕滬」或「圓籠仔圈」,其通常建於淺水區且大多離高潮線較近,所以吉貝人又稱之為「高滬」。單滬房滬指的是有一個滬房的石滬,通常建於水位較深的地區,因而也有人稱之為「深滬」。而雙滬房滬則為有兩個滬房的石滬,又稱「雙聯滬」,吉貝、牛心灣及七美的雙滬房滬於構造上又有所不同,有些滬房是一前一後,有些則是一左一右,前者稱之為左滬房,後者稱之為右滬房。依2006年之滬口調查,澎湖的石滬型態以弧形石堤所佔比例最高(約佔49%),其次為單滬房型態的石滬(約佔32%),雙滬房型態的石滬最少(僅有3%);尚有16%的石滬,因其毀損的程度已無法辨識其原本的型態。

資料來源:

2014 03 28 石滬的成立(張筱芸 2099411014)

石滬的成立
石滬澎湖的一種人與大海相互依存的捕魚方法,因有兩座心狀石滬而得雙心石滬美名。原理為利用潮汐起落,在潮間帶堆砌兩道長圓弧形堤岸,從淺水處一路延長至深水處,在深水處盡頭向內做成彎鉤狀。漲潮時,魚群順著海水進入石滬中覓食海藻;退潮後,石堤已高於海面,魚迴游至捲曲處被阻,困於滬內,漁民藉此捕捉漁獲。 全世界石滬約不到六百口,在澳洲夏威夷密克羅尼西亞芬蘭等都有文獻。亞洲則日本琉球群島、台灣泰國等太平洋諸島都有石滬的分佈。澎湖縣現有五百七十四口以上石滬,吉貝村佔了八十八座,為世界密度最高
建造石滬像成立一間公司一樣,需要團體的合力經營。一開始先募股,擬訂契約,再由股東來修建石滬,募股的對象以親族為優先,其次才尋找有地緣關係的鄰里。 石滬的股份數依其規模而定,多在十股上下,股東依自己能力來認養股份的額度,可多人合認一股,也可以一人擁有多股。其中負責人稱代表者。 石滬屬定置漁業,建造完成時代表者需向政府農業科登記五年換證一次並繳交印花,等政府評估通過且公告一個月後,使可發予漁業權執照。

成滬條件
  • 石材:在沿岸需有岩石或漂石可做為建滬材料。澎湖有玄武岩珊瑚礁石灰岩與灘岩可使用。
  • 潮差大:漲潮時,海水帶領魚群入滬,退潮時,石滬高於海面,魚群便被困於滬內,潮差愈大,集魚效果愈好。澎湖群島地勢南高北低,由南至北沉降地形愈明顯,造就北海多石滬聚集。
  • 風浪強:海浪愈猛,魚群愈容易被驅入滬內。澎湖多東北季風,在秋冬時風強海浪大,石滬漁獲多優於夏季。
  • 潮間帶廣:傾斜度小、遼廣的珊瑚淺坪,適合造滬。澎湖縣礁硼廣達三十七平方公里,面積廣大的潮間帶,使得作為餌料的浮游生物不虞匱乏。
建造方式
石材
大多就地取材,在岸邊搬運或斧頭打石,斧頭係代表人出資或由公司購買。基地附近若不夠石材,則用舢舨載運或用廢棄舊棺材板杉木捆成木筏,從它地裝運石材。 修建石滬需質量較重的石塊,以玄武岩為優選,或以團塊狀微孔珊瑚白化或的遺骸來建造,其它質量輕、片狀或枝狀的珊瑚只能填補空隙用。 填造石滬的石頭有上百斤重,除奠基或下層的石頭能藉用海水的浮力,能靠個人搬運,其餘常常使用網繩,許多人分工合力才能加以吊到滬堤上。
施工時段
農曆四至五月最為適合,此時東北季風已近尾聲,颱風也不多,潮間帶作業較為穩定。
工法
使用「亂石砌」,為保持堤內外海水的自然交流,堆疊時不能使用石灰等凝固劑,又要牢靠,只能取決於施作者的經驗來完成。一開始石頭不能平放的堆疊上去,要採以站姿嵌砌在下層的兩塊石塊中間;同一層的石塊則盡量犬牙交錯,做出凹突互出的效果;如果石頭的長度能壓住下層兩塊的石塊更好;在堆疊過程中,大的縫隙以硓古石或玄武岩小石填補、塞緊再往上疊,而硓古珊瑚石灰岩具有碳酸鈣,遇酸雨分解成碳酸氫鈣流至岩縫內,還原時具有固結玄武岩的作用;最後滬堤須逐層向內縮減,到最上第二層時,須使用「反嘴」,即嵌砌的石塊斜度要加大3545度,以便最上層的「面」能以大於45度角插至石縫中,增加滬堤的密實度與方便行走。反嘴和面做得好的滬堤,有左右兩側向中間相互推擠的作用力,才能有效阻檔海浪的衝擊。 每口石滬須配合當地的環境來修建,海域的地形、底質、海水的流向、風浪的大小等,依據這些來調整石滬的位置、構造、開口的方向、堤滬的寬窄、高低等。 滬堤的坡度,減低海浪的衝擊;左右兩側的伸腳弧度,降低魚群入滬後轉向游出滬堤外的機率,就靠建滬人的觀察與經驗。
石滬的基本型態
石滬型態的演變

澎湖的石滬群影片


2014年3月21日 星期五

2014 03 212014 03 16 澎湖海洋文化設計公共論壇- 一個澎湖人對海洋創意的想法(張筱芸2099411014)

2014 03 21從總體經濟觀點看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張筱芸 2099411014)

從總體經濟觀點看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2014/03/21
壹、臺灣已經面臨「邊緣化」危機
截至2013年底,全世界共有384FTA生效,而且有越來越多的區域貿易協定刻正進行談判中,例如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等。在國際間經濟整合相關協定快速增加的情況下,臺灣今日已面臨「開放及融入全球經濟」與「閉鎖及被邊緣化」的關鍵抉擇。
總統在本(103)年的元旦祝詞曾提到,依據去年前9個月的統計,再加上「臺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臺星經濟夥伴協定」(ASTEP)所帶來的效益,我國每100美元貿易額中,可以獲得的自由貿易協定免稅或優惠的金額約 9.65美元,但相較於我們貿易對手韓國的36.1美元、新加坡的70.7美元,差距還是很大。
與我主要出口貨品高度重疊的韓國,不僅已經完成與歐盟、美國、東協、印度等國家FTA的簽署,本年更將與中國大陸簽署FTA列為貿易政策的首位。若韓國洽簽中的FTA均生效,預期韓國的免關稅或優惠貿易量比率將從目前的36%上升到81%,屆時將對我國出口造成嚴重衝擊。
貳、兩岸服貿協議牽動臺灣貿易自由化發展
中國大陸的經濟崛起,是臺灣面對全球經濟環境變遷下不可否認的事實,想繞過中國大陸和全世界做生意,只會讓我們能做生意的對象越來越少。過去2000年至2008年間,我國僅與中美洲5個邦交國簽署4FTA,主要原因在於兩岸敵對,其他國家缺乏與我洽談經貿協定之誘因。在大陸經濟及政治話語權日益提升的情況下,世界各國競相與之交好,如果要強迫這些國家在臺灣與大陸間取捨,現實的發展明顯對我方不利。
兩岸服貿協議在臺灣貿易自由化的進程中,具有重要的策略意義,是藉由兩岸經貿的制度化往來,向外界傳達兩岸和平交流的訊息,不但有助於兩岸貨品貿易協議之協商,亦可激發其他國家和我國洽簽經貿協議的意願,為我國加入TPPRCEP創造有利條件。
參、重啟談判之負面影響
貿易談判的最後結果是總體考量後的平衡,而無法「挑肥撿瘦」,只保留對我方有利的部分。假如兩岸服貿協議重啟談判,將讓中國大陸方面對於貨品貿易協議的協商產生疑慮,擔心即使簽署協議,亦可能無法生效執行,而不願積極與我談判,使貨品貿易諮商難以達成協議。
此外,重啟談判形同對原先談判結果出爾反爾,易遭貿易夥伴質疑誠信,不利於後續國際經貿布局。不僅如此,由於各國談判資源有限,不會有國家願意將其資源花在談判結果可能被推翻的對象上,此將極不利我加入區域經濟整合。